首頁 > 新聞頻道 > 視頻

新聞線索在線提交

《垃圾分類正當時》之短視頻④全面推行垃圾分類,鄭州還要闖幾關

來源:猛犸新聞·東方今報 2019-07-17 14:30:46
  • 關注官方微信

  • 天天315維權

猛犸新聞·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王琳/文 首席記者 袁曉強/圖 視頻 實習生 趙俊鴿/剪輯

核心提示:垃圾分類,對垃圾減量化與綠色發展不是小事兒,但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也不是新鮮事兒。從2000年在全國一些地方推行,到19年后仍然在一些試點城市推進緩慢,很多人對各種垃圾依然“傻傻分不清”。

誰都知道垃圾分類是好事,但從觀念認同到行動實施,從理解到支持到主動參與,仍有漫長過程。而即將進入“垃圾分類強制時代”的鄭州又有哪些路要走?從“要我分”到“我要分”,鄭州該如何破解這道必考“難題”?

探究一:全國由點及面19年逐步推進,為何城市群眾獲得感不強?

早在2000年,全國垃圾分類工作就已啟動,由8個試點城市,到26個示范城市(區),再到46個重點城市,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及面逐步推進。2017年鄭州也步入垃圾分類的“大軍”。2018年初,住建部印發通知,要求2018年3月底前,46個重點城市要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。2019年起,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。

曾有媒體報道,目前,全國總體的垃圾分類覆蓋范圍還很有限,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礎層面,現行的46個重點城市僅占全國城市數量的7%左右,同時這46個重點城市的進展不平衡,有的城市群眾在垃圾分類方面的獲得感并不強。

“知曉率低、投放準確率低、資源利用率低是垃圾分類的三大‘攔路虎’。”一位從事智慧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市民趙先生表示,垃圾不分類,眼下輕松,但長期的生態環境、土地資源成本不可估量,這種成本一定是全社會共擔的。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,像垃圾分類這樣的公共政策歸根到底是一種有關發展的“核算”:怎樣的投入是有效的?怎樣的前后端分工才能產生“正效應”?怎樣能讓社會成本最低?這些都要經過實踐慢慢探索。

探究二:推進生活垃圾分類,鄭州還有哪些難題需要解決?

“您覺得在鄭州全面推行垃圾分類,主要面臨的困難是什么?垃圾分類,您期望用哪種引導方式?”7月14日,記者把問題拋給了一位正將喝完的飲料杯扔進垃圾桶的女士。“提高大家垃圾分類的意識,之前大家已經習慣了放在一起丟掉,突然分開很不習慣,而且大家也不知道鄭州具體的分類標準”她回答到。

河南綠色中原環境保護協會綠蹤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匡潔坦言,從全國來看,鄭州推行垃圾分類是反應比較快的一撥,但分類試點數量上的增長與質量上的提高是不匹配的。垃圾分類不是“短平快”項目,它特別需要以認真務實的態度深入研究、深刻理解垃圾問題的成因,從根源上厘清相互糾結的各種因素,才可能對癥下藥、藥到病除。

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王福深坦言,目前在鄭州全面推行垃圾分類,主要的問題和難題就是宣傳發動不到位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需要提高,沒有普遍養成垃圾分類的意識。多數人還是按照“便利、隨意”的習慣隨意混合投放。其次,末端的處理能力也是實施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和關鍵。從分類投放、清運、處理等體系都需要進一步完善,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,真正的做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、無害化、資源化。

“鄭州市垃圾分類難題在于加快靜脈產業園建設。引進靜脈產業最好有責任人及明確的責任擔保。”匡潔建議,政府收取企業高額的擔保金,達不到承諾效果要認真進行責任追究與經濟處罰。

探究三: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是重點也是難點,將來如何提高?

“早上上班前扔垃圾時,每天都有穿綠馬甲的大爺提醒我垃圾要分類。剛開始總是記不住,沒有這個意識,被提醒的多了,現在都分類。”在記者幾天來的街采中,市民徐女士稱“被提醒”改變了她分類垃圾的習慣。

而在走訪中原區桐柏路191號院時,記者發現有個方法極受居民歡迎且效果明顯。“之前覺得垃圾分類挺麻煩的,主要是平時也沒時間,但是小區里設置了這個類似桌游的游戲,陪孩子來玩,了解的多了,覺得還是挺有必要的,現在家里的垃圾都是分類投放的。”居民李女士在陪女兒玩一款垃圾分類的投放游戲時說道,稱現在女兒學校也在提倡垃圾分類,6歲的女兒在家里儼然是個小小監督員。

記者看到,這款游戲的卡片畫的日常生活垃圾有幾十種,小朋友們把不同的垃圾分類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,游戲結束他們就可以得到一些鉛筆、彩筆之類的文具作為獎品。

“推進垃圾分類還是要向市民做好宣傳普及吧,垃圾要怎么分,分類后的垃圾最終去了哪里、如何再利用,將起到哪些生態效應和環境效應,我們了解了這些之后,也會感覺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,才會主動愿意去做。”38歲的市民趙先生的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。

匡潔也表示,垃圾分類需要深入進行社會動員,開動所有的宣傳機器為垃圾分類“掃清障礙、開辟道路”。一個由眾人制造的問題必然要眾人動手才能解決。有前提、有機制、有說理、有辦法,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建立是分分鐘的事。

探究四:科技為垃圾分類“賦能”,成為破解難題的“新武器”

刷智能卡、按下廢紙分類口的按鈕,將打包好的各種廢舊包裝紙投放入箱、自動稱重、積分入卡……今年62歲的老太太操作小區門口的智能可回收垃圾分類箱一氣呵成。她告訴記者,自己的卡上剛剛又多了130多分。

“官方出一個APP我肯定會下載,不知道怎么分類的時候,一輸入垃圾名字或者一上傳垃圾照片立馬顯示正確答案,如果再加上丟垃圾定時提醒功能就更好了。”市民武先生認為“好操作”是鄭州未來推行垃圾分類的關鍵。

智慧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運營商負責人武女士針對桐柏路191號院的垃圾分類向記者介紹,居民使用的“互聯網 垃圾回收"智能設備,每戶有一張智能卡,丟垃圾時刷卡或掃碼開箱,分門別類地投放。智能垃圾桶會進行自動稱重,每次投放完后,居民的智能卡中會有相應的積分,可以兌換生活日用品。后臺能夠詳細的統計到居民垃圾分類的各種數據,用戶垃圾分類情況、每月可回收垃圾分類總量、投放方式占比、用戶參與度頻次分析、投放時間段分析等,甚至連用戶兌換禮品的偏好都一目了然。

在走訪中,記者發現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已經越來越有技術含量。手機應用商店針對垃圾分類的各種APP、小程序等層出不窮并日益改進,讓很多面對垃圾分類不知所措的居民有了“標準答案”,并通過積分兌換等方式吸引居民主動參與。

據了解,多數地區目前在中端可通過大數據實現對垃圾品類、地點、數量的實時監控,在末端也可以讓垃圾流向及資源化利用了如指掌,互聯網+智能正在成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的一項“新武器”。

探究五:政策推行要給公眾留出適應空間,更要一鼓作氣、果斷堅決

   對鄭州的垃圾分類會有什么樣的新期待?

匡潔的回答只有六個字,“好好做,做得好。”她坦言,垃圾分類其實是背水一戰的一場硬仗,我們的資源環境負載都不容許這場硬仗失敗。它事關我們生態文明轉型是不是能夠成功。在垃圾分類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分子,無論是政府、企業、民眾、民間組織,都需要發揮各自優勢,為這場硬仗提供助力而不是阻力。

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除了提高廣大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,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事實,意味著垃圾分類在我國已經被納入法制體系。各地推行垃圾分類最具威懾力的“武器”依然是罰款。鄭州也即將在今年的9月底出臺相關政策,但是罰款不是目的,只是為了引導民眾更好的執行垃圾分類。

一位多年從事政務工作的宋先生也積極表示,出臺政策雖然劃出一道硬杠杠,但立法的過程本身就是醞釀探討的過程,也是形成共識的過程。政策形成過程要有吸收接納,也要循序漸進,給公眾留出適應時間;但推進過程要一鼓作氣、果斷堅決,不能在反復、猶疑中消磨公眾參與的熱情。像垃圾分類這樣大方向上看準了的事,形成共識后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操作層面務實地展開。

點擊查看視頻

責任編輯:
有新聞想爆料?請登錄《今報網呼叫中心》( http://www.bnrsl.com/call)、撥打新聞熱線0371-65830000,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、微博(@東方今報)提供新聞線索,聯系郵箱:jinbw2004@126.com。
  • 時政
  • 河南
  • 社會
  • 民生
  • 財經
  • 教育
  • 行業
  • 綜合

東方今報|資源手冊|呼叫中心|聯系我們|版權聲明|法律顧問|廣告服務|技術服務中心

Copyright © 2005 - 2020 JINBW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制作單位:東方今報·今報網編輯部  版權所有:東方今報社

關注我們
日韩美女在线一区二区